几把破凳起家开按摩院 身家千万桃李满天下
2011年10月16日12:24 来源:四川在线-华西都市报

几把破凳起家开按摩院身家千万桃李满天下
创办成都首家盲人按摩医院的唐柯讲述创业故事
关注“世界盲人日”
3岁时,他就看不见这个世界的缤纷色彩了。
失明66年的他,白手起家,创办了成都第一家盲人按摩医院、学校。如今,他有3000多名学生分布在全国各地。
他名叫唐柯,中国盲人按摩学会理事。早在1991年就被评为“全国自强模范”,至今享受政府特殊津贴。在事业最巅峰时,他却被检查出身患癌症。至今,他已与癌症搏斗了1年7个月,远远超过医生预期的生命期限。
昨日是“世界盲人日”。在浣花溪公园,省市残联为盲人举行了庆祝活动。
怕学生担心隐瞒病情1年多
活动现场,一位戴着墨镜、鸭舌帽的老人,坐在盲人中间,体型瘦削。他就是69岁的唐柯,成都牛市口盲人按摩医院院长。盲人圈子里,大家尊称他为“唐院长”。
与1年7个月前相比,他瘦了40多斤。去年3月,他被检查出肝门胆管癌,当时医生预计他的生命只剩下3个月。
“学生太多了,不想让他们担心。”隐瞒了1年多,昨日他首次对外公布病情,“估计大家也猜到了,说不说都一样。”
最近,唐柯感到身体越来越差。昨日本该在医院输液,但早上起床后发现身体还行,就赶来参加盲人日活动了。
“我们既是文明的享受者,也是创造者。不能因为我们眼睛瞎,就停止奋斗的步伐。”他受邀上台讲话,现场掌声热烈。
从几把破凳子到上千万资产
3岁时,唐柯患结膜炎,因无条件医治,从此失明。
1959年,他跟着名医学按摩、中医。1962年被工厂裁员后,他就挑起担子,下乡摆摊按摩、拔火罐。“没有交通工具,去大邑、邛崃、郫县都靠走路。”他说,成都周边的场镇都走遍了,虽然眼睛不方便,但来回都是一个人。
1974年,唐柯找另外3个盲人朋友,大家东拼西凑,从家里搬来桌子板凳,在成都牛市口租下一间门面,开始经营按摩诊所。
“把所有家当算起,资产可能就只有100元。”他说,当时被一些人误以为是“黑医疗”,病人不敢上门,房东也赶他们走,最初两年里,搬了5次家。
后来,由于技术口碑好,病人陆续上门,1个月营业额有几千元。慢慢积累资金,1981年,诊所改名为医院,并修了第一层医院大楼。
房子修好后,生意也好起来,1个月就能挣5万元,当时已经有很多盲人跟着唐柯学技术。1985年,医院又主办了盲人按摩学校。
上世纪90年代,唐柯的医院(学校)就实现了股份制,他不仅担任院长、校长,还是董事长。
“如今,医院(学校)总资产已上千万元。”唐柯笑着说,“听起来轻飘飘的,但从几把破凳子走到今天这一步,困难真是一言难尽。”
主动辅导“盗版”的按摩店
唐柯的盲人按摩学校已培养出3000多名盲人按摩师,分布在全国各地。
他的牛市口盲人按摩医院早就注册了商标,但近年来在成都、重庆、湖北等地,常发现有人打这个招牌,经营者并非他的学生。
“本来可以告他们。但我想算了,大家都不容易。”他说,能看到盲人自力更生也是件好事。
重庆有100多家打着他招牌的按摩店,其中有一半都是“盗版”的。去年,他找到其中10多家“盗版”的店老板,开了一个会。
“我给他们讲道理,要用这个招牌可以,但我们要共同维护好。他们中有些人,按摩技术不过关,就是砸了招牌。”他主动提出为这些盲人辅导按摩技术。
在唐柯的医院,还有一个在盲人圈子里出名的旅游团。每年,医院都会出钱让职工旅游。
“海南、大连……去过的地方数不清了。”他说,虽然大家都是盲人,看不见五彩斑斓,但可以用心去感受世界。
在上世纪80年代,唐柯就到北京首都医学院进修过按摩学。生病前,他每天7点起床,晚上12点入睡。除工作、上课外,很多时间是在搞研究、写文章。
生病后,体力越来越差,说几句话都感到力不从心,“还有好多按摩学课题无法完成。”
华西都市报记者 刘晓娜 摄影 陈羽啸